狼和鹿教学反思

更新时间:2024-04-02 11:05:28
狼和鹿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人民教师,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,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,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!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和鹿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狼和鹿教学反思1

20世纪末,美国一管理学会组织来自许多部门的知名专家探讨生存于21世纪的公民应该具备哪些技能,他们找到了22条技能,其中理解数据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。而《狼和鹿》这篇文章,其实可以从理解数据入手,借助母语教学,初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。课文中所用的数据有:

1、时间上的数据有:

一是一百多年以前(这个数据的意思是什么呢?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,应该明白这个时候凯巴伯森林还是非常美的,那就是课文第一段的内容);

二是25年(这是第二段的内容,25年指的是当地居民恨透了狼,用枪打狼25年);

三是两个冬天(这个时间就是两年的意思,但这个两年不同寻常,因为两年就死去了六万只鹿);

四是1942年(这个数据的意思是这一年,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)。把这三个数据放在一起,反复阅读课文,学生理解了这三个时间,其实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信息。

2、鹿的数据有:

一是四千只鹿(这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中鹿的数量,这个数量是最适合这个森林的鹿的数据,是健康的鹿的数量。我想这个意思,反复阅读课文,孩子们也能理解);

二是十万只(这是当地居民枪杀25年狼后,鹿迅速增长的量,这个量是非常大的,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,表面看这个数据很具体,其实也比较模糊,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想像这个数据,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这个数据);

三是六万只(这是凯巴伯森林成为鹿的王国后,达到十万只,仅仅两年死去的数量。为什么会死这么多?学生阅读第三与第四自然段一定能够明白的,当然这个数据与时间数据两个冬天的意义的理解,也就是理解了课文最本质的东西。所以,这两个数据找到后,理解了,教学重点也算完成了);

四是八千只(这八千只鹿不是原来的那四千只鹿,都是病鹿。理解这一点,学生也能够清楚原来的那四千只鹿是健康的。这个数据也告诉我们当地居民枪杀狼是不对的,这是枪杀狼的结果)。

3、关于狼的数据:只有六千多只(这个数据什么意思?

一是凯巴伯森林最适合的狼的数量是六千多只,

二是这个森林中鹿与狼的比是四千多比六千多,

三是通读课文后让人怀念这六千多只狼,

四是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地居民是非常残忍的,如果将其与25年联系起来,更能看出许多问题)。

三组数据不是孤立的,是互相联系着的,这种联系只有通过熟读课文,学生才能把这些联系建立起来。建立起这些联系,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狼与鹿的关系,才有利于学生懂得什么是生态平衡。才能理解课文中“功臣”与“祸首”的意思,特别是双引号所表达的意思。而数据读懂了,课文第五题:“联系生活实际,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”,回答起来才能更具体,学生才能更明白。

多项比较深入探究

——《狼和鹿》教学设计评析

《狼和鹿》是国标本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,课文通过狼和鹿数量之间的变化,告诉人们不能盲目破坏生态平衡,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。教学时,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,从比较中探究、感悟,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。

教学目标:
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复述课文。

2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,进行比较,深入研究,理解课文内容。

3、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,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,互相制约的关系,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。

教学重难点:

引导学生展开想像,进行比较,深入研究,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,互相制约的关系,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。

教学准备:

多媒体

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导入

1、板书课题,齐读。

2、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?(凯巴伯森林)

二、插图比较,显现矛盾

1、多媒体显示文中的插图,以鲜艳美丽的、充满生命的色彩——绿色吸引学生,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,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感悟。

2、设疑: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?抓住关键句子: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,绿色在消退,枯黄在蔓延。想像:现在你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?然后多媒体显示枯黄的森林图,你又有什么感受?

3、多媒体同时显示葱绿的和枯黄的森林图以及相对应的文字,进行对比朗读,并质疑: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?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?

点评: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——绿与黄,情感的差异——悦与抑,因势利导,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?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?这一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,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,激发起探究的欲望。

三、数字比较,深入探究

1、学生自读自悟,得出:狼被猎人杀死,鹿变多了,所需的食物也多了,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,所以森林变成了后来的样子。

2、再次读文,完成表格并交流:

一百多年前 25年后 100年后

狼(多少)

鹿(只数)

森林(样子)

点评:学生通过读书初步得出森林变化的原因,表面上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,但没有探究到问题的实质,无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,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学生理清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及森林的关系,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。

3、引导学生比较探究: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?

(1)质疑:人们为什么捕杀狼,捕杀了多少?指导朗读第2小节,体会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。

(2)比较狼被杀前后,鹿的数量的变化,质疑:为什么鹿的数量增长得这么快?

(3)多媒体画天平,点拨:生物间有平衡关系,就像一架天平,如果没有外界干扰,它们始终保持平衡,相反则向一面倾斜。

点评:具体的数字,直观地演示了狼与鹿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,学生一目了然,又以天平作比,形象直观,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狼和鹿之间的平衡关系,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。

4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:狼的数量与森林的面貌又有什么关系?

(1)质疑:狼的被杀,鹿的大量繁殖,给森林和鹿带来了什么灾难?

(2)对照朗读第1小节和第3小节,体会狼被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的变化,从而明白狼的多少决定着森林的面貌和鹿的命运。

5、 质疑:狼的数量由谁决定?此刻,你有何体会?

点评:经过以上层层剥笋似的探究,学生终于发现:当地的人们才是森林变化的根本原因。这三个问题就像三级台阶,帮助学生拨开重重疑团,体味到了探究的乐趣,也锻炼了他们探究的能力 ……此处隐藏16850个字……。在范读第三段时,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:“认真听,看看通过老师的读你能看到些什么,听到些什么?”预设时,我想:看到些什么对比较容易回答,但听到些什么恐怕有些困难,已经做好了孩子不会答的准备。但是,孩子的表现太让我兴奋了,有的说:听到鹿群在没闹饥荒前,繁殖时快乐的声音;有的说:听到咔咔吃啃树皮的声音郭凯鹏说:我听到了小鹿的哀鸣。这个答案太好了。在课堂中,学生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,而且对这些重点语句理解的都很透彻,这些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,并且让我在欣喜之余有信心把课上的更好一些。

这段时间一直在反思孩子们课堂上不合拍的表现,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不是有所偏差,从二年级起,我一直注重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时思维的发散能力,从简单的好坏评价,到表达简单的想法,再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。到二年级下学期觉得他们已经有了很大进步,可开学的这一个月来,对他们的表现却有着很大的困惑,甚至认为自己以前的努力没有任何的效果,经过这堂课,我能肯定,以前的功夫没有白费,对孩子们的发展还是有帮助的,只不过,不能求速度,要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行,看来以后还要把这种训练坚持下去,用学生的话说就是:我们一起加油加油,我们一定会成功的。

回顾这节课,不足在于:因为有领导听课,时间上要求的就比较严格,为了保证能进行的顺利一些,对差生照顾的稍少一些。再就是对于课堂的时间还是没有把握好,本想把最后一个练笔环节留在课上的,这样既能符合新课标每节课都有书写时间的要求,又能使学生的训练更实在更扎实一些,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,只能把它留成了课下的作业,让这节课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。

反思可以促进教学,可以更好的服务学生。

狼和鹿教学反思13

《鹿和狼的故事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、学习这篇课文时,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提出不明白的问题,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,解决这些问题、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,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、当然,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,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,如:1,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,它破坏了生态平衡,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,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,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,相互联系的,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为什么 等等、

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,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,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,总结归纳,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,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、

回想这节课, 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,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,说不出什么原因,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,仔细想想,感触更深、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,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,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,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,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、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,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,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,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,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、要是我知识丰富些,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,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、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,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,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、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:教师言传身教,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,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,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,更具魅力、

狼和鹿教学反思14

狼是凶残的,鹿是温和的,狼是大坏蛋,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。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,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,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?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?

在教学《狼和鹿》这篇课文的时候,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,让学生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,进行了以下引导:

一、狼与鹿的对比

学文前,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,再让他们谈谈“你是喜欢狼,还是喜欢鹿?”学生都认为狼凶残,鹿温和,狼令人们痛恨,鹿被人们喜爱。对比很明显。接着,我又让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,在这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和鹿换位了。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,消灭病鹿的“功臣”。鹿呢,却成了破坏森林,毁灭自己的“大坏蛋”,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,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。

二、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

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?”问题提出来,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读文,感受凯巴伯森林原先“一片葱绿,生机勃勃,小鸟在枝头歌唱,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。”虽然“鹿群的后面,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。0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”,但一旦成了鹿的“自由王国”,凯巴伯森林中的绿色在消退,枯黄在蔓延。生态失衡造成恶果。

三、鹿群变化的对比

凯巴伯森林原有“活泼而美丽的”鹿4000只,自从人为地杀掉6000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,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,翻了15倍。当“森林中闹起了饥荒”,“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”时,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,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。这里的对比鲜明,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。

鲜明的对比,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。课文通过狼和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,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,破坏了这个联系,就破坏了生态平衡,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。我想到利用课外扩展,让学生收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,在班上进行交流,比如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,使田间的害虫越来越多,影响农作物生长。”“人类滥砍乱伐树木,引发沙尘暴,使鸟类无处生存。”等等,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,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“生态平衡”的概念,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。

狼和鹿教学反思15

蔚百猛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。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,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,结果事与愿违,鹿大量病死,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,告诫人们: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,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,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。这是阅读课,我做了以下设计:

1、激趣导入。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,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。因此,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“鹿”和“狼”的了解,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,为学习下文,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。

2、自读课文,了解文章大意。通过默读课文,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。

3、自学理解,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.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,在文中勾画出“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”和“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”。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,进行全班交流,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,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。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,让学生给罗斯福说些忠告,告诉他错在哪,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。通过这个环节,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,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。然后联系生活实际,说说我们怎样保护生活环境。

不足:课上我还是有些急燥,教师的语言太多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。

《狼和鹿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