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

更新时间:2024-04-02 11:07:34
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

品味完一部作品后,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?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。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1

“你第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,你最终一次称赞别人又是几时。”

这是《小孩不笨2》的序言,一向在我的脑海中漂浮着,让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复……

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孩子的故事,杰利、学谦和成才。

学谦和杰利是兄弟,他们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,从小父母就对他们俩都很严格,成绩必须要最好的,可是拿到最好的,父母也不得不到表扬,因为父母要让他们更好,否则就会对他们唠叨半天,他们唠叨时,说话也被骂,不说话也被骂。渐渐地,他们就变得沉默寡言。而父母,丝毫连一点体谅都没有,整天为了工作早出晚归,一天与儿子说不了几句话,沟通都要留言。

记得里面两个情节,学谦明白爸爸的电脑坏了后,特意修好,并亲自拿到公司。可他的爸爸呢,却在责怪,呵责学谦的任性,冤枉学谦弄坏电脑。我无法想象学谦当时的心境是如何的不愉快。杰利为了能让自我的父母看自我的演出,积攒500元来“买”爸爸的一个小时,之后他迫于无奈,出去偷钱。自我的孩子演出是一件自豪的事情,再忙也会去挤时间去看,可他们呢,居然会能够让孩子储蓄500元去买他们的时间。这一切,相信每一个父母明白后都会寒心。

成才的家境并没有杰利学谦的富裕。他有一个被打断腿的爸爸,他暴力,凶狠到让人望而却步。成才酷爱武功,然而,他们父子为了“武功”不知闹了多少次别扭。他的爸爸很爱成才,为了他的孩子能够读书,亲手抄了163封信寄给新加坡所有的中学,可是,他“爱”的方式不对,他不应当阻止成才的梦想,应当放他去飞,去相信,去理解自我的孩子。

然而,教师的教育方法也令我大吃一惊,成才在学谦的鼓励下,最终写了一次作业。然而,他们的教师并没用鼓励和表扬成才,而是把成才的作业撕掉,还骂他是个“烂苹果”。

学校的校规也引起了我们的愤怒。因为一次的意外事件,成才被退学,而学谦也被“鞭打”,鞭打是再学校的礼堂里进行,当着全校的师生面前,毫不犹豫用铁尺打。这样做,无疑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陰影。

最终,成才和学谦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,踏上了不归路:偷窃,恐吓,抢劫,抽烟无恶不作。可是,他们的本性并不坏,他们抢了老奶奶的项链后也迷途知返,还给了老奶奶。而是,社会的人们并不这么认为。

结局还不坏,因为这件事,成才的父亲去世了,成才也所以“打”出了自我的一片事业。学谦的父母因为这件事,明白了孩子的真心。双方互相体谅,皆大欢喜。

看了这部电影,我觉得父母应当多亲近孩子。小孩做得不好被骂,做得好也被骂。不关注孩子自我心里的真实想法的教育,注定是要失败的。

父母还应当转变观念。那种以为“打是亲,骂是爱,唠叨是关心、是沟通”的观念,不仅仅落伍,还很不人性。

真心期望父母明白:孩子需要的父母的称赞,体谅关心和鼓励。取得好成绩时能够收到父母与教师的称赞,做错事能够得到父母的体谅。不舒服时有父母的关心,考差时更有父母与教师的鼓励。

提议父母们行动起来,关心孩子,从称赞、鼓励和表扬开始。

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2

“生命如水,赏识人生,学会赏识,爱满天下。”今天我观看了新加坡电影——《小孩不笨2》,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,甚至有些俗套,无非是描写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“因为忙而无沟通”,到“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”,再到“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”,最后终于找回“曾经茫然、失落的心灵”!

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,作为一名家长,对于这部电影我一连看了好几遍。第一次这样认真的记录每一个细节,第一次这么专注的写下每一句精彩的台词,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思考每一个画面背后的教育意义……太多的第一次让我对这部新加坡的电影有了重新的认识,对那种一直被我们强调却重未被重视的教育理念——赏识教育有了全新的解读。

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,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父子之间,师生之间那种被尘封了多年的“爱”从禁锢到慢慢被打开的过程。在观影过程中,或许我们会不断的在埋怨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教育小孩,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刻薄的说话,可当整部影片落幕时,当一句句摘抄下来的台词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时,一种前所未有的愧疚感顿时充斥了所有的思绪:“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,他们的门已经关了。

你需要一把钥匙,少看他们的缺点,多看他们的优点,就是这把钥匙了,有了这把钥匙,就容易沟通了。”

“如果有一个烂苹果,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呢?扔掉吗?好象有点浪费,也许还有能让它再一次成为好苹果的办法吧?那个办法就是:把烂的部分切掉,剩下的部分还能吃,而且还是特别甜的。”

“你知道每个小孩子心里都住着谁吗?是一个好孩子,一个坏孩子。只有常被称赞的小孩子,他们心里的好孩子才不会被坏孩子藏起来。”

“你爸爸太爱你了,可是你爸爸也太不会爱你了!田螺生子,为子死!”

“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,只有不会教的父母。”

影片中的一个个画面,一句句台词,一个个问题,如同一本本生动的教育理论,一声声尖锐的质问抛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。我不断的在回忆与学生生活的日子,不断的在质问自己:我给过孩子们多少的鼓励和称赞?自己是不是一个吝啬的老师?

现如今,一方面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,可另一方面,中考,高考评价方式在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,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重重压力,分数的高低依然是评价学生好坏和筛选学生的重要方式。这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往往把高分的孩子“供上天”,把低分的小孩“打入地”。这种恶性循环让现在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,好的越来越好,差的只会越来越差。

其实,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各不相同,古人云:“术业有专攻”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学习,成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条路,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孩子的特点来教育的话,多看他们的优点,少看他们的缺点,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,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,他们一样会取得成功的。影片中的成才,学习成绩差,但很喜欢武术。如果你一味地要求他学习好,他是很难达到的,反而常常打架,惹是生非。

后来,老师看到了他的优点,让他学习武术,发掘了他的潜能,最后学有所成。

其实我认为,教师不仅是个教育者,也是个慈善家,我们的工作是在行善,是在积德。人在做,天在看,孩子们不会忘记当初是你或许是不经意间的一声赞许、一个拥抱,才有了他们今天的鹰击长空,一飞冲天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给孩子们一个微笑,他们会还你一份骄傲。

身教重于言教,用心沟通,倾听孩子的心声、理解孩子的想法,爱和称赞真的很重要!

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3

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,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都会很有收获。

康德也曾经说过:“学习,应该是像诗人一样迷人 ……此处隐藏13039个字……绩不好,痛心地责骂他们,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,进行适度的鼓励和教导,只知批评,没有赞扬,这样更会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,使学生和老师矛盾加深。

老师与家长的错误地表达爱和教育的失当,使得学谦在学校受到同学的耻笑后,竟和成才一起要从校外青年中得到认同,去偷窃被假警威胁,和成才一起抢劫老婆婆,走上了一条不归路。虽然最终两人后悔将项链还给老婆婆,但两代人“爱的代沟”化解是用成才爸爸的生命和学谦爸爸下跪替罪换来的。

希望这种悲剧不要再在我们身上上演,父母和孩子多多沟通,父母多了解赏识孩子,多给孩子点关怀,多陪陪孩子,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爱,老师也一样,多点宽容,多点赏识 ,让孩子快乐地成长。

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14

——浅谈心理学在职高课堂教学中的运用

自己做了母亲之后,每每看见我儿子,我就在幻想着他的将来,我想任何父母都和我一样,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,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,这种厚望就会慢慢变成一条绳索,紧紧地勒住孩子,让他们不能呼吸。

《小孩不笨2》描写了汤姆和杰瑞的家庭,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,缺少了沟通,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,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。汤姆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通的问题。出身卑微的成才父,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,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,对成才寄于厚望,希望他能有出息,好好读书,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差强人意,令他极为心痛。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,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,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。《小孩不笨2》透过三个孩子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关怀和爱心 , 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。《小孩不笨2》以新加坡竞争激烈的教育文化为背景,真实反映青少年在学校及家庭里所面对的压力。本片深入探讨父母与子女之间因彼此缺乏沟通而产生的代沟、反映家长管教子女时所面对的困难的主题,永不落伍,放诸四海皆准。本片让父母反思“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,只有不会教的父母”这句话。

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,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,很难与孩子沟通,其实孩子真的坏吗?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?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,如果这个时候,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,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,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,或许,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。别因为大人的无知,而害了孩子。其实,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,多赏识他们,包容他们,给予他们肯定,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,将不难发现,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。

片中,当小杰瑞想用零钱去买爸爸的时间来看自己的演出,在钱不够的情况下,他偷了别人的钱,但他的父母却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象的时候就枉下结论,痛打孩子。这使我想到,自己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否也犯过如此错误,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,有没有换个角度,用学生的心理来思考,或许是另一片天空。

作为家长,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。纵是心肠再狠毒的人,也希望自己儿女长大有出息,做人上人,干既轻快挣钱又多的美差,智勇双全,一表人材,能说会道,总之是好上加好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不想培养子女成材的人有吗?将孩子送到少儿艺校学习的大有人在。有送到市群艺馆学钢琴或小提琴的,有送到少年宫学书法、美术、唱歌、跳舞的,还有送到少体校学体育当运动员的,总之许多为人父母者为子女长大后有出息已蠢蠢欲动了。这很让我感动和惶恐不安,为人父者扪心自问我为小女做了些什么呢?难道我愿意耽误孩子前途吗?我不会有大出息了,难道也让孩子也没出息吗?但事实上,有的时候这些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,孩子喜欢吗?孩子本是一棵稚嫩的小树苗,怎么铸造就形成什么样的艺术品。孩子教育重在早期的启蒙,打什么样的基础就建造什么样的建筑,钢筋混凝土灌筑的一定是高耸入云的魔天大厦,破砖烂瓦盖起的只能是矮趴趴的贫苦人住的摇摇欲坠的危险房屋。家长仍一家之长,是太阳、雨露,阳光雨露不洒在孩子身上还洒在谁身上?!

但是培养孩子,除了舍得为她付出辛苦,舍得为她付出更多的有意的时间,作为家长,我们更应关注孩子是否快乐,是否健康。

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15

近日,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——《小孩不笨2》。看的时候,沉默和悄悄流下的眼泪陪伴了我很久。

有好几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:

(1)在学校里,老师否定了成才的功课,说他做得乱七八糟,还骂他们是烂苹果,最后,成才说了句:“是啊,养不教,父之过,教不严,师之惰。”真的是这样吗?错的到底是谁?父母,老师有责任教育我们,但我们也有责任去学习好他们教给我们的东西。那么,错的到底是谁?

(2)Tom在博客里说:“我帮爸爸把电脑修好了……这个家表面上什么都有,其实什么都没有。”我觉得作为父母,应该弄清事实真相才来判断孩子所做的是否对错。如果判断不当则会变成了冤枉孩子,而导致孩子产生“这个家表面上什么都有,其实什么都没有”的思想。

(3)Tom和成才悔过,把抢来的项链还给老婆婆。Tom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子坐牢,不惜一切跪在地上,求老婆婆不要告自己的儿子。可怜天下父母心,在这世间上,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?父母为了自己的儿女上刀山,下火海都不怕。不是吗?

“嗯、啊、哦”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次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也跟父母说了很多词,特别是面对他们对我的唠叨是。正如Jerry所说的那样,在大人唠叨的时候,我们只能做个哑巴。后来,我想了想,其实,大人们的唠叨对我们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。难道我们就对这些有用的唠叨一直“嗯、啊、哦”吗?

“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,他们的门呢已经关了,你需要一把钥匙,少看他们的缺点,多看他们的优点,就是这把钥匙了,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。”这段话说得没错,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吃软不吃硬的,老师们应该多看学生们的优点。与其辛辛苦苦地抓住缺点,把它训练成优点,倒不如把优点发扬光大,何乐而不为呢?只要找到合适的钥匙,“烂苹果”总有一天会变好。

《小孩不笨2》赚的了不少人的笑声和泪水,这部片子很值得老师,同学,家长们去看,有很多弟方知道去思考。他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十分接近,简直是起源于生活,插曲《孤军作战》更是道出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心声。这部片子真的很值得我们去看。

成才因为违反校规而被学校开除,当他加入“黑的社会”之后,因抢劫而被殴打,正好被爸爸撞见,爸爸为营救儿子而从过街天桥的台阶上摔下来,头狠狠的撞在水泥柱上……当爸爸被推进急救室,杂货店的胖阿姨告诉成才:“你知道你爸爸有多爱你吗?为了找到一所学校收留你,只会写ABC的他,把我替他写的英文求救信抄写了163份,并且用残疾的腿跑遍了新加坡一百多所中学……他太爱你了,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爱你……”成才的爸爸在弥留之际,希望当面感谢终于肯“收留”成才的胖校长,成才去学校哭着求校长“骗”爸爸……当大家围在病床前送成才爸爸时,爸爸对成才说:“我一辈子是在棍棒和仇恨中长大的,我不知道爱,更不懂得如何向你表达爱……”然后他攒足最后的力气说出自己刚刚学来的“I love you”跟儿子作最后的告别……(这是在百度上找来的,并非原创)其实,这一片段才是让我最感动的……

《《小孩不笨》观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